4000-520-616
欢迎来到免疫在线!(蚂蚁淘生物旗下平台)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询价篮
联合碳化(授权代理)
主营:实验室透析袋
咨询热线电话
4000-520-61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
改革开放40年 我国成世界氟化工产销大国
来自 : 发布时间:2025-01-29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氟化工经历了初创阶段、自主开发成长阶段、快速全面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无机氟化工、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门类,总年产能超过500万吨,产能和消费量占全球5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已成为继北美、欧洲、日本之后的氟化工生产、消费大国。
\"\"
  上世纪50年代,氟化盐车间在抚顺铝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氟化工正式进入初创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氟化工产业实现了以氟化盐、氟制冷剂、无水氟化氢(AHF),以及以聚四氟乙烯(PTFE)和氟橡胶为代表的氟聚合物和相关产品的从无到有,依靠自身技术实现了很多零的突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氟化工进入自主开发和成长阶段。千吨级PTFE及配套装置的工程放大技术开发是这一时期氟化工发展的重要标志。
  1984年,原化工部第六设计院与上海市有机氟材料研究所共同开发了千吨级水蒸汽稀释裂解生产PTFE技术,在济南化工厂试车成功后向国内推广。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已经有5家单位能够稳定、规模化生产PTFE,总年产能约3000吨,生产品种主要有粗、中粒度的悬浮PTFE树脂,分散PTFE树脂和浓缩分散液。
  在这一阶段,各类氟化工产品生产技术都取得了进步,氟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原化工部第六设计院与武汉长江化工厂联合开发了3000吨级的AHF新工艺,济南化工厂亦设计出了单台年产能达到3000吨的相似装置。1985年开始,江苏、浙江等地多家民营企业开始进入生产氟制冷剂、含氟芳香族中间体的行列,并逐渐成为这些领域的主力军。
  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氟化工行业开始了高端氟产品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交换膜、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氟树脂F40等,还开始了全氯氟烃(CFCs)和Halons替代品的探索性研究。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氟化工行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前期以国家推动为主的氟化工行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这一时期生产企业多,但规模小;总生产能力大,但平均开工率低;生产装置自控水平不高;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随着制冷、化工材料等行业快速发展,氟化工也由以军工配套为主转向以民用和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化全面发展新阶段。另外,由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制定,国际氟化工企业对部分氟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封锁有了松动,开始向中国开启了合作的大门。
  1994年,浙江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应用化学研究院合资建设年产3000吨PTFE装置,首期生产的悬浮法PTFE采用了俄方技术。同时,衢州化学工业公司为筹建氟化工装置,相继引进瑞士布斯公司、日本德山曹达公司等外企的先进装置,成为当时国内行业样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这一时期,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研究异常活跃,开发出了百余种各类芳香族含氟中间体及其他含氟精细化学品,包括药物和农用化学品的含氟中间体、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进入21世纪,我国氟化工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各地氟化工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国外氟化工企业纷纷在国内建厂或者加快合资步伐,氟化工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段时间,中国保护臭氧层工作进一步推进,于2007年7月1日全部停止了除必要用途之外的CFCs和Halons生产,同时进行ODS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到2010年,中国ODS替代品的生产规模超过100万吨,成为了全球过渡替代品最大生产国。
  同时,氟化工企业也意识到,随着中国高品位萤石资源逐渐减少,开发利用低品位含氟资源,发展氟资源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自2002年起,多氟多公司、浙江汉盛氟化学有限公司、贵州瓮福蓝天化工等企业相继开始利用低品位萤石或者副产氟资源制备AHF,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氟化工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一批氟化工园区的建设,全国形成了十几个以氟化工为主的经济开发基地或园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苏常熟海虞镇的国际氟化工园区,集聚了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公司、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阿科玛(常熟)氟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链完整,产业结构合理,是全世界最大的氟化工园区。

本文链接: http://viskase.immuno-online.com/view-1541410412.html

发布于 : 2025-01-29 阅读()